欢迎来到www.lawzsw.com - 一家专业的法律知识网站!
主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关于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

 关于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

担保法 2021-03-15 17:04:0964互联网admin本文有2967个文字,大小约为13KB,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导读】关于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因无力偿还按揭,能否将所购商品房转让给他人,由受让人来继续履行还贷义务?热恋期间,为了博得女友的欢心,男方将其按揭的房产登记

  关于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

  因无力偿还按揭,能否将所购商品房转让给他人,由受让人来继续履行还贷义务?热恋期间,为了博得女友的欢心,男方将其按揭的房产登记成两人共有,现在女方另有所爱,她如何才能摆脱房产共有人的枷锁?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寻求公证方式迫切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我国担保物权法律制度中争议较大的抵押财产转让问题。

  我国《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对抵押财产转让做出了规定:“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这一法律规范虽然使用了“未经同意…不得”,这样一种禁止性的表达方式,但却回避了此种情形下转让效力的问题。由此导致对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分歧较大。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乃是指可依当事人之意思而排斥适用的法律规范,其规范的对象多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和社会公益。故,债法多属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自行选择适用。任意性规范的用词多是“有权”、“可以”等。强行性规范是指当事人不能约定排除适用的法律规范,其规范用词如“应当”、“不得”、“禁止”等。强行性规范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是命令为某一行为,而禁止性规范是命令不为某一行为。使用“应当”这一规范用语时,其一般属强制性规范,使用“不得”这一规范用语时,一般属禁止性规范。任意性规范秉持私法自治原则并对其予以补充。而强行性规范则对私法自治予以限制,故其或关公益、或关公序或是保护一方当事人之利益,尤其是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之一方。禁止性规范又可以分为取缔规范和效力规范,依前者,禁止性规范并不影响法律行为;依后者,法律行为将遭受否定性评价。区分取缔规范与效力规范,学者认为“应探求其目的以定之”,并应“斟酌公序良俗、公共利益及各该规定之体裁等事项”,慎重决定。

  最高法院发布并已自2009年5月13日起实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4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根据该司法解释的起草者的解释,制定该条的目的,在于对《合同法》第52条第(5)项做出限缩性解释,以减少无效合同的数量,更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强制性规定分为效力性规定和管理性(取缔性)规定,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是无效合同。王利明教授认为,该款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主要理由是《物权法》未规定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为了有效维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只能将该款规定界定为效力性规定。因此,违反此款转让抵押财产的合同无效。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官员亦认为,如果允许抵押财产自由转让,则抵押人如果不将转让的价款用于债务清偿,而受让人往往又没有足够的财产来清偿抵押人的债务,此时,即便宣告转让无效,抵押财产也难以追回,这对抵押权人的保护极为不利。言下之意,《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

  有的专家、学者则认为,《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不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不能作为认定抵押财产转让合同无效的依据。

  对于如何界定效力性规定,学界颇多争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未对效力性规定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明确界定。最高法院负责起草该司法解释的法官,在主要借鉴王利明教授的观点后,提出了识别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正反两个标准。在肯定识别上,首先的判断标准是该强制性规定是否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合同无效。如果规定了违反的后果是导致合同无效,则该规定属于效力性规定。其次,法律、行政法规虽然没有规定违反将导致合同无效的,但违反该规定如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也应当认定该规定是效力性规定。在否定识别上,如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仅关系当事人利益,或仅仅出于行政管理或纪律管理需要的,一般都不属于效力性规定。

  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所说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包括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换言之,最高法院将强制性规范划分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做法,是否同样适用于民法规范,对于《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是否有必要进行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识别?台湾学者苏永钦先生认为,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是一种“转介条款”,是让某些管制法规的政策考虑“流入”私法关系的管道。在苏永钦先生的理论模型中,管制法几乎可以说是公法的同义语。在这样的语境下,《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预设的这一“管道”,引入的就只能是公法规范中的强制性规范。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司法政策是对强制性规范采取了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的二分法,出于实证研究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在这种二分法的语境下,对《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性质予以探讨。在这一前提下,笔者认为,无论是效力性规范还是管理性规范,都同时包括私法规范和公法规范,通过前述“管道”流入的,不仅仅有公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同样也有《合同法》以外的其他民法(包括其他民事特别法规范)中的强制性规范。因为:(1)从文义上将,立法者并未对《合同法》第52条第(五)中的“法律”做公法和私法的区分;(2)诚如苏永钦先生所言,民事规范很多时候考量的不单单是私法关系,也会考虑公共利益,比如惩罚性赔偿制度,背后就有很多的公共政策的考量;(3)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很多时候是融合在一部法律中的,如作为民商事法律的《公司法》中,就有不少出于公法管制考虑而制定的条款,而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公法中,同样也有很多私法条款。所以,在适用《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对抵押财产转让合同的效力予以认定时,仍有必要对该款是否属于效力性规定予以识别。

  笔者认为,通过体系解释、目的解释、法益权衡比较及法的效率分析等方法,可以得出《物权法》191条第2款的强制性规定不属于效力性规范,违反此条规定并不导致抵押财产转让合同无效的结论。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物权法》已经明确赋予了已经登记的抵押权的追及权,同时还赋予了已经生效但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对抗恶意第三人的权利,即便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已经登记的抵押财产,或向恶意第三人转让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财产,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并不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抵押人违反《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转让抵押财产的行为,实无予以民事无效制裁的必要。在此情况下,《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规定,其立法目的并不在于否定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合同效力甚或物权效力,而在于:(1)赋予抵押权人就为实现已经登记的抵押权而额外增加的成本向抵押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2)赋予抵押权人就抵押人未经其同意而向善意第三人转让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财产后的损害赔偿请求权;(3)赋予抵押权人就抵押人未经其同意而向恶意第三人转让已经生效但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财产后的追及权及其为实现抵押权而额外增加的成本向抵押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换言之,该条规定是为了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而专门针对抵押人设定的义务。

  第二,《物权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指出,该法的立法宗旨之一,便是“发挥物的效用”。物权制度的价值,就在于“使其利用,而不在使其所有,亦即法律所保护所有权者,乃期其充分利用,以发挥之效能,而裕社会之公共福利。”那么,在抵押权人的合法利益已经通过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获得了保障的情况下,再将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转让抵押财产的行为(包括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认定为无效,以此限制抵押财产的流转,无疑将是对物权法“物尽其用”核心价值的违背,与《物权法》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

  第三,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7月1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214条第2款曾明确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行为无效。”可见,该草案对于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行为的效力,直接给予了否定性评价。但是,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物权法》,则调整了这一规定。笔者认为,这一变化并非偶然,它反映了当时的立法目的和动机,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强制性规定不属于效力性规范。

  第四,从最高法院负责起草《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的法官所提出的效力性规定的识别标准来看,首先,《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并未规定违反该款规定的后果是合同无效;其次,违反该款规定并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不应认定该款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五,德国民法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学说及实务见解,将法律行为区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债权行为属于负担行为,而物权行为则属于一种重要的处分行为。王泽鉴先生认为,负担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处分行为的实现,处分行为无效,也并不必然导致负担行为无效。无论是共同共有人之一为处分共同财产而与他人订立的买卖契约,还是为出卖他人之物而订立的买卖契约,均属于负担行为而非处分行为,不构成无权处分。上述契约对出卖人和买受人直接产生法律约束力。其他共有人或所有人是否同意,只能对处分行为能否实现产生影响,而对买卖契约的效力无任何影响。[25]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相区分的原则,被我国《物权法》所吸纳和借鉴,对保障交易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举重明轻”的道理,如果出卖他人之物的债权行为都属有效,抵押人出卖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抵押财产而与他人订立的买卖合同,又岂能无效。

  第六,《物权法》第2条明确宣示,其调整的对象,是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债的效力,属于《合同法》调整的对象,而不属于《物权法》调整的对象。因此,《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强制性规定,目的虽然在于禁止抵押财产的转让,但是这种禁止性规定,仅仅属于取缔性规范,而不属于效力性规范。王泽鉴先生认为,取缔性规定着重强调对违反行为的事实行为价值的评价,“仅系取缔违反之行为,对违反者加以制裁,以禁遏其行为,并不否认其行为私法上的效力”。因此,抵押人违反《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的强制性规定转让抵押财产的,其债权行为依然有效。

  民法学界普遍承认,司法实践中,效力性规范和取缔性规范“极难区分”。王泽鉴先生认为,在难以区分取缔规定和效力规定时,“应探求规范之目的以定之”的方法。耿林博士也认为,在判断具体强制性规范是否会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时,应分析其规范目的,对该规范所保护的(也是合同所破坏的)利益和合同自由等合同效力维护利益这两大基本利益阵营做出利益比较。笔者对此甚为赞同。基于前述对《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抵押权追及效力和交易安全的分析和考量,笔者认为,《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不属于效力性规定,对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转让抵押财产的合同效力不生影响。

  《物权法》实施以后,在处理抵押财产转让行为效力的问题上,司法审判机关面临着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我国现行各种不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困惑和挑战。而公证机关在遇到有此类有转让需求的公证业务时,只因缺乏“合法性”望而却步。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笔者呼吁立法部门尽快以成文法的形式对此重大问题予以明确,以指导司法适用。

  网站声明:本文“ 关于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效力”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抵押权转让是否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抵押权转让是否需要办理变更登记

      在资金紧缺的时候,周转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将自己的豪宅豪车等价值高的物品抵押,在抵押期内可以拿钱换回来自己的物品。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抵押权转让是否需要办理变更登记?下面由法律知识网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现有法律中,一般抵押权登记主体为债权人。债权转让后,债权受让人行使抵押权是否需要重新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网上贷款利息一般多少 网上贷款利息一般多少

      最近,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产业的迅速发展,网上贷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那么网上贷款的流程以及必要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网上贷款利息一般多少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网上贷款利息一般多少  短期贷款在3个月以内,利息不低于2分/月,即年息24%,低于3个月的,一般在3分...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公式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公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型企业一般在资金急缺的时候就会找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也不会白白借给你会收取一定的利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公式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公式  (一)人民币业务的利率换算公式为(注:存贷通用):  1、日...

    发布于:2022-09-22

    详细阅读
  • 共同抵押的效力 共同抵押的效力

    最权威的担保法律频道  核心内容:有按份共同土地使用权担保其中400万元之债权的清偿。乙在行使抵押权时,必须就甲的房产及丙的土地使用权同时为拍卖,假设房产卖得800万元,土地使用权卖得500万元,对房产的卖得价金,乙在600万元范围内有优先受偿权,对土地使用权的卖得价金乙在400万元范围内有优先受偿权。此时,乙银行无选择权。  ...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抵押期间抵押物孳息的处理 抵押期间抵押物孳息的处理

    最权威的担保法律频道  核心内容:孳息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依自然规律由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但是,如果当事人约定质权人无权收取质物孳息,则质权人不能收取质物孳息作为债权的担保。如果当事人对质权人能否收取质物孳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质权人就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质权人依法收取孳息...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房产抵押有何法律效力 房产抵押有何法律效力

      核心内容:有哪些是房产抵押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在建工程抵押。下面,法律知识网小编将为您详细介绍房产抵押的方式和法律效力。  一、房产抵押的方式有哪些  (一)出让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抵押与质押 抵押与质押

      核心内容: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其特定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对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的价金优先受偿的物权。在本文中法律知识网的小编将为您介绍抵押与质押之间的区别,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抵押的性质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其特定财产...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恶意抵押效力的问题 恶意抵押效力的问题

      核心内容:恶意抵押指有多个普通债权人的债务人仅与债权人之一设定抵押,以减少债务人的一般担保,而侵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的抵押。那么关于恶意抵押的效力涉及哪些问题呢?下面由法律知识网担保法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关于恶意抵押的效力问题,1994年最高院曾经有过两个批复。第一个批复内容是,债务人在有多个债权人的情况下,将...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土地使用权担保抵押 土地使用权担保抵押

    [导读]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土地使用权人把土地使用权作担保财产以保证自己或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债权人可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变价处分权和就卖得价金先受偿权。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是一种不动产权利的抵押,它有以下特点 土地使用权抵押是土地使用权人把土地使用权作担保财产以保证自己或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 抵押权行使的方式有哪些? 抵押权行使的方式有哪些?

      [导读]  抵押权行使的方式有哪些?《担保法》第53条规定了行使抵押权的三种方式,即协议将抵押物折价、拍卖抵押物和变卖抵押物。协议将抵押物折价以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债权已届清偿期后,抵押权人和抵押人订立协议,由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抵押人移转抵押物的所有权以代替债务的清偿。  抵押权行使的方式有哪些?《...

    发布于:2022-06-30

    详细阅读

普法知识网汇聚各种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供法学常识、汇总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例如合同法律知识、涉外法律知识、刑法知识、房地产法律知识、劳动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性文章供网友参考学习。

Copyright @ 2020-2022 备案号:粤ICP备2020126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