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www.lawzsw.com - 一家专业的法律知识网站!
主页 > 法律资讯 >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的背后,还有这些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的背后,还有这些法律问题值得关注!

法律资讯 2021-07-07 11:23:0198互联网法律知识网本文有1468个文字,大小约为7KB,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导读】据国家网信办4日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

  据国家网信办4日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此前的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发布信息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滴滴出行回应称,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公司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但显然,事情远未结束。就在7月5日上午,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发布了最新通报: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这些App被审查的背后

  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法律问题?

  普法君来跟大家说说~

  1、网络安全审查是什么?

  网络安全审查的法律定义可见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告第6号,以下简称《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包括:

  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从《办法》条文规制可见,网络安全审查系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2、滴滴出行可能会面临什么处罚?

  《办法》第十九条援引至《网安法》第六十五条,系相关的法律责任条款,具体如下:

  《办法》第十九条 运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网安法》第六十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违反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使用未经安全审查或者安全审查未通过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因此,如若切实违反《办法》规定,等待滴滴出行的很可能是责令停止使用相关网络产品或服务,被责令停止使用,对滴滴出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

  此外,不排除适用《国安法》规定的更严格的法律责任的可能性。

  “我的信息怎么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他们获取了呢,我该怎么维权呢?”

  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

  以及用户们可以选择的维权途径

  常见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方式,参照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颁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的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App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如没有隐私政策或未通过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其他类似情形;

  (2)“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3)“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4)“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如超范围、超频率收集、强制收集或收集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的个人信息;

  (5)“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6)“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或“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

  说直白点,这些App运营商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尽到“告知义务”,提示用户“我要收集你的个人信息、什么信息、干什么用、你同意吗”等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用户都有知情权和同意权,不能突破。以上要求在《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安全一章有明确规定,运营商务必遵循。

  因此,广大网友下载使用App时,一定要多加留意,万分小心,检查所使用App是否做到以上各点,既保护自己,又履行社会公众监督职责,切勿“因小失大”。

  国家既然这么规定了

  一旦“入坑”

  我该如何自救呢?

  常见的维权方式如下:

  第一,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依据《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第二,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例如:可以选择通过国家网信办所属的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电话“12377”或网页登录www.12377.cn进行举报。

  第三,信息遭泄漏的用户作为消费者还可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

  此外,《网络安全法》对违规的企业、直接人员分情况处以警告、罚款、责令停止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可见国家致力于保护公民网络信息安全的决心。

  此次,国家网信办要求滴滴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在为2021年9月1日即将生效的《数据安全法》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澎湃新闻

  网站声明:本文““滴滴出行”App被下架的背后,还有这些法律问题值得关注!”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普法知识网汇聚各种法律知识为广大群众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提供法学常识、汇总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例如合同法律知识、涉外法律知识、刑法知识、房地产法律知识、劳动法律知识等法律知识性文章供网友参考学习。

Copyright @ 2020-2022 备案号:粤ICP备2020126672号